永利集团304am登录





      相关链接
      媒体报道
      Media Reports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2022年启思会风向标:吕爱锋 穿越新周期,企业要这样做 !
      来源:E药经理人 发布日期:2022/12/05
      字号

      2015年,医药行业进入以医改为序幕的新一轮周期,政策的持续出台、海内外科学家纷纷下海创业 ,国内生物医药进入爆发期 ,彼时行业普遍认为,未来10年 ,医疗健康产业将成为具有价值增长性的领域。

      随着生物医药创新的迅猛发展,时间来到2021年下半年,市场再次出现变化 。特殊的外部环境变化,与医药集采、医保谈判等交织,在资本市场上 ,无论是股权投资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的相关公司的估值和股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

      没有永远的低谷,也没有永远的景气度。资本市场终将趋于理性,当目标已经锁定医药行业,企业要做的是顺应大势做出变化,穿越产业周期寻找长期价值。

      复盘过去5~1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着眼未来,企业需要为新周期做好哪些准备?

      在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农工党中央办公厅、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理委员会、杭州市投资促进局主办 ,农工党中央医疗卫生工作委员会、农工党中央生物技术与药学工作委员会、农工党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 、E药经理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承办的2022'第十四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开幕式上 ,翰森制药集团执行董事吕爱锋作为企业代表分享了对于上一个周期的经验踪迹,以及制胜新周期的战略方法。

      主持人 :创新药企与传统药企都非常“不容易” ,但是我们能欣喜的看到,过去5~10年,大量的创新药企成立,也看到很多传统的企业成功转型 ,在转型的过程之中,大家会看到一个重要的推手-CXO企业。在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重大变革与转折之中 ,面对未来,大家有很多困,在这种时期,更希望听到这些领域的龙头为大家做分享。

       :过去的5~10年,我们经历了中国医药进入到创新阶段的“幸福十年”,回顾过去十年,我们取得了哪些成果 ?上一个周期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企业在过去的周期中经历了什么 ?

      吕爱锋 :我认为中国医药创新的第一个周期是从2015年开始,在这之后,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 ,比如药品审评审批制度 、医保谈判常态化等;2017年中国加入ICH之后 ,主动融入到国际最高规则体系中,也为中国创新高质量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个时期,以知识创新为目标,政策 、资本 、人才多方合力,推动了中国医药行业创新的快速发展。

      对于本土制药企业 ,包括biotech公司,研发管线布局更具有前瞻性 ,打造了非常多的新兴技术平台,部分创新成果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医药创新逐步得到全球认可。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从审评审批制度来看,参考国际先进经验,近几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显著缩短了创新药研发周期 。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原则和法规政策 ,更好地指导了创新研发;

      第二,从创新研发的投入和产出来看,药企研发投入逐年加大,2021年研发投入超过10亿的接近20家。随着中国医药行业研发投入的增加,国内药企研发管线和上市新药数量已位居全球前列 ;

      第三 ,从创新的层次来看,原始创新开始逐步得到重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推动创新研发 ,已经成为药企的共识,部分技术与平台,具有了国际先进的水平 ;

      第四 ,从创新药商业化来看,随着big Pharma等竞相进入创新轨道 ,创新药的质量和商业化速度都在快速提升 。

      主持人:作为投资人,从我的角度来说 ,实际上过去的5~10年,尤其是从2018年香港18A和上海科创板推出以来,资本是第一个周期里面创新药爆发和发展的巨大受益者。我们从二级市场推出、资本溢价等方面获得了很多的收益 ,资本这些年中也一直是第一周期里面一个重要的推动者 。

      问:但是从2021年6月份到现在,随着二级市场的下跌 、相关政策的调整 、国际形势的复杂化,行业高速奔跑的日子告一段落,整个行业面临着非常迷茫的阶段,行业也正处在两个周期交汇的转型过程中,对于新的周期,大家如何看待?预测新周期将会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吕爱锋:中国医药发展的底层逻辑没有改变  ,刚性需求也没有改变 ,所以在第二个周期,中国医药产业会迎来良性的发展。在这个阶段,我认为产业分工会更加明确,深度细分 、强强合作以及协同创新将会成第二周期的主要特点 。具体来讲 ,首先是强化合作 ,比如产业化能力强的big Pharma跟研发能力强的biotech合作,会成为一个主要的方向 。其次,在第一个周期,大家在创新层面共同的感受是,在很多热门的靶点上竞争非常激烈 ,也就是所谓的“内卷” ,经过第一个周期的洗礼和反思 ,我认为在第二个周期中 ,企业在进行研发创新、项目立项时会更加理性 、更加科学性的去思考 ,如何结合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战略发展。另外,近两年 ,国家对于罕见病用药 、儿童用药出台了非常多的鼓励政策,在未来这些领域可能也会有着相对快速的发展。总体来说,第二个周期里,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共识将不断优化中国医药创新生态。产业化能力强的Big pharma和研发能力强的Biotech强强合作 ;专科细分领域像眼科 、中枢神经等疾病 ,未来也会形成Special Pharm ;随着新技术的赋能,新的筛选设计平台 、药物研发平台,数据平台仍会不断涌现;专业化平台的打造,各类专业化CXO公司将快速发展,形成完善的生态圈。另外 ,对于特殊人群,罕见病、儿童用药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将得到更快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共识将不断优化中国医药创新生态 。

      主持人:现在大家越来越能意识到,在过去的第一周期,包括资本市场在内,大家过多追求了绝对的创新,创新成了资本市场溢价的主要的元素。但实际上很多大品种的产品,并不一定是绝对的创新药。可能改良剂型、在安全有效性上有提高、能够更好的满足老百姓需求的一些产品,会在第二周期中凸显出来。

      问:在新周期中,大家可能会更加回归理性,回归行业发展的本质,那就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需求为中心,投资机构经过这两年的教育也会变得越来越理性。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看,头部化的特点会越来越明显 。另外,全球化可能也是想要做创新必须要经过的一关。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为了应对新周期可能带来的挑战和困难,大家做了哪些应对的策略和准备 ?

      吕爱锋:在新的周期 ,中国新药研发需要更加紧跟前沿技术,强化国际合作,开展优质创新 。对于翰森来说,在研发战略上 ,坚持自主创新和BD合作“双轮驱动”战略 ,同时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进一步提高创新药的产品力 。“临床价值”是创新药的核心“产品力”,也决定了药企的核心“竞争力” 。好的产品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临床应用上疗效和安全性要不是有差异化的优势,二是产品本身针对的是不是有规模的市场和患者人群,三是是否有领先的市场优势和时间窗口期。当然,新周期的制胜 ,我们更需要在管线中看到具有FIC 、BIC潜力的品种,只有质与量并重 、多产品线组合,才能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 ;第二,持续深耕重点领域 。在提高创新药“产品力”的同时,持续深耕重点优势治疗领域,在此基础上,拓展其他临床急需新领域。第三,我们还要坚持走国际化道路 。尽管目前中国创新药还在探索国际研发和商业化路径 ,但这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化离不开以下三个要素:一是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创新产品,二是要有高效的海外注册能力和临床能力 ,三是要有国际化视野的合作伙伴,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虽然很有挑战,但我们也会坚定地推进国际化道路 。






        XML地图